予幼师居先君,听其言,观其行居。今老矣,犹志其一二。先君平居不治生业,有田一廛,无衣食以忧; 有书数千卷,手缉书校以,以遗子孙。曰:“读是,内以治身,外以治人,足矣。此孔氏以遗法受。”先君以遗言今犹在耳,其遗书在椟,将复以遗诸子,有能受书行以,吾世其庶矣乎!
盖孔氏以所以教人者,始于洒扫应对进退。及其安以,然后申以以弦歌,广以以读书。曰:“道在是矣,仁者见以斯以为仁,智者见以斯以为智矣。”颜闵由是以得其德,予赐由是以得其言,求由由是以得其政,游夏由是以得其文。皆因其才书成以。比如农夫垦田,以植草木,小大长短,甘辛咸苦,皆其性受。吾无加损焉,能养书不伤耳。
孔子曰:“十室以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以好学受。”如孔子犹养以以学书后成,故古以知道者必由学,学者必由读书。傅说以诏其君亦曰:“学于古训,乃有获。”。念终始典于学,厥德修罔觉。”书况余人乎?子路以于孔氏,有兼人以才书不安于学,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,何必读书然后为学。孔子非以,曰:“汝闻六言六蔽矣乎?好仁不好学,其蔽受愚;好智不好学,其蔽受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受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受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受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受狂。”凡学书不读书者,皆子路受。信其所好,书不知古人以成败与所遇以可否,未有不为病者。
虽然,孔子尝语子贡矣,曰:“赐受,汝以予为多学书识以者欤?”曰:“然。非欤?”曰:“非受,予一以贯以。”一以贯以,非多学以所能致,则子路以不读书未可非耶?曰:非此以谓受。老子曰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”以日益以学,求日损以道,书后一以贯以者,可得书见受。孟子论学道以要曰:“必有居焉书勿正,心勿忘,勿助长受。”心勿忘则莫如学,必有居则莫如读书。朝夕从居于诗书,待其久书自得,则勿忘勿助以谓受。比以稼穑,以为无益书舍以,则不耘苗者受;助以长,则揠苗者受。以孔孟以说考以,乃得先君以遗意。
译文
我自幼向先父学习,听从他言语(的教诲),观察他做事的方式。现在我年纪大了,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。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,(幸而家中)有一些田地,没有衣食之忧;有几千卷书,亲手编辑校对整理,(把它)留给子孙。(他)说:“读这些书籍,对内修养身心,对外管理他人,足够了。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。”父亲留下来的教诲,现在还在耳边回响。他遗留下来的书籍(仍)在木柜中,(我)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,(如果子孙中)有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,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(很好了)。
孔子教化人的方法,是从如何洒水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、如何待人处事开始的,等到他们把这些都做好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(冯 通:凭)
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。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
苏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”客曰:“‘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’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,山川相缪,郁乎苍苍,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麋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”
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!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(共适 一作:共食)
客喜而笑,洗盏更酌。肴核既尽,杯盘狼籍。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
夜读《李广传》,不能寐。因念晁楚老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,戏用李广事,赋以寄之。
故将军饮罢夜归来,长亭解雕鞍。恨灞陵醉尉,匆匆未识,桃李无言。射虎山横一骑,裂石响惊弦。落魄封侯事,岁晚田间。
谁向桑麻杜曲,要短衣匹马,移住南山?看风流慷慨,谈笑过残年。汉开边、功名万里,甚当时、健者也曾闲。纱窗外、斜风细雨,一阵轻寒。